2020招生季,各地“史上最严”新政陆续出台,引发怎样的教育巨变? | 一周精读
2020招生季,宏观政策有三个想不到:
一个是公民同招从国家政策出台到各省市落地,速度超快,几乎当年就实现了全覆盖;二是以北京等地为主的区域推出了更严格限制择校的措施,可以预见入学公平已经成为政策层面坚定不移的主张;三是,这些政策过去也有推出,今年为何特别受关注?因为一些地方政策设计与执行终于开始“力保不打折扣”,尽量降低“操作空间”。
舆论认为,2020年的招生新政,史上最严。迄今,已有20多个省市陆续出台“招生新政”,而江浙两省早在3月就已开启“新政”,广东更是在1月全面启动。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站在不同角度,每个教育人甘苦自知,大多数家长喜忧参半,事实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也是好坏兼备——最终结果取决于我们的应对。不过无论怎样,我们应当首先了解究竟政策正在发生什么变化,未来还会走向哪里?
在全面新政基础上,各省市也有一些细微区别。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重点省市的政策差异,以及社会和学校对此作出的反应。
各省招生政策
北京:单校和多校结合划片入学、学位分派
(来源:网易新闻)
4月28日起,北京各区陆续发布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细则。除了“公民同招”、“就近免试”,还对民办学校的监管、单校和多校相结合的划片入学方式、学位分派方式、公办寄宿学校的招生作出规定。
多区入学方式:单校与多校划片结合
北京市提出单校与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单校划片是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接收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则是指一个片区内有多个学校供学生选择。除了划片方式转变,一些区域还对获得实际居住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时间与可以享受的划片入学方式作出规定。
公办寄宿学校招生计划压缩
根据北京市统一要求,城区公办寄宿学校招生,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对招生范围、招生名额、招生方式、录取名单进行公示,逐年压缩城区公办寄宿学校招生计划。不过,能否实现压缩,还要看各城区的入学压力。
多区强调:六年一个学位
在北京市学位紧张的情况下,学位如何分派不免成为各区招生政策中的焦点,“六年一个学位”更是热议的对象。比如东城区和昌平区要求,“对适龄儿童入学登记的实际居住地址及适龄儿童就读学校实施记录,自该地址用于登记入学之年起,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单校划片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
北京市民办学校还需遵守以下条款:如严禁以考试成绩和各类证书作为招生依据,严禁面试、测评,或以培训班、实验班等名义提前招生,严禁设立快慢班等。
上海:就近入学,均衡分班,民办学校“三个承诺”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中国新闻网、浙江日报、央视)
3月11日,上海市教委公布《2020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上海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基本稳定。重点有:就近入学,均衡分班,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
同时,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由各区组织实施电脑随机录取。为确保公平公正,家长在市级平台统一报名,电脑随机录取使用全市统一软件,全程录像,向市、区两级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以及学校家委会代表等公开。
上海市的民办学校要在招生简章中公开“三个承诺”:不提前组织学生报名或变相报名,不举行任何形式的测试、测评、面试、面谈或调查,招生录取不与任何培训机构挂钩。所以,民办校将采取“分类计划、分类报名、分类摇号、分类录取”的招生方式。
广东: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业水平成绩
(文/蒋隽 来源/金羊网)
广东省教育厅明确义务教育阶段,除了“公民同招”,还全面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严禁“掐尖”抢生源,严禁举办重点班,高中学校要求“指标到校”不得设分数线。
在加强普通高中招生管理方面,还有四个要求。
一是推进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全省2020年初中一年级开始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办法改革。
二是完善自主招生办法。自主招生对象为具有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学生,体育、艺术、科技等均纳入自主招生范围。给予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公办学校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10%以内。
三是落实指标到校政策。优质普通高中学校要安排不低于50%的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含民办),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名额分配招生采用单独批次、单独录取的招生办法,原则上不得设“限制性”分数线。从2020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起,普通高中学校名额分配招生一律不得设“限制性”分数线。
四是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各地合理确定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不得超省定班额标准招生。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严禁违规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跨审批区域招生、超计划招生和提前招生。各地公办民办普通高中面向审批地招生,不得跨地市招生。规范执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群体等加分政策。完善并落实本地区进城务工和港澳人员随迁子女参加中考的相关政策。
江苏: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
(来源/新华日报)
3月 11日,江苏省教育厅通报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政策要点,明确公民同招和免试就近入学。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公办学校根据划定的学区招生,民办学校在审批机关的辖地内招生,不得跨设区市招生。
严格执行免试入学要求。公办学校采取登记入学或书面通知入学,热点公办学校的空余学位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报名人员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
通知强调,严格均衡分班要求,严禁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等。此外,江苏省教育厅还将研制全省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大数据监控平台,对各地招生入学工作进行过程性指导监管。
浙江:艺术科可做基本测评,严禁文化考试
(来源/杭州教育)
3月9日,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公办学校严格按照就近入学要求,按学区招收学生。民办学校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规定。
在报名、录取、注册学籍等方面,公办、民办学校要同步开展。各地建立统一的招生管理系统,公民同招由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全面推行无纸化入学报名,且各地各学校招生报名时间不得早于5月份。
对于适龄儿童入学报名人数超过核定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符合条件的报名人员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核定的招生计划数全部通过电脑随机派位产生。
《通知》要求,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学生可以直升。艺术或体育专门学校按现行方式招生,可进行艺术或体育的术科测评,但不得组织文化科目考试。2020年开始,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停止招收各类特长生。
浙江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坚持近入学原则,推进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二是坚持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公平发展原则。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公办民办学校互不享有招生特权;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
山东青岛:民办小学视情况,可跨区招生
(来源/乐学网)
民办小学视情况可跨区招生。与其他省市一样,2020年开始,山东青岛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中小学校同步招生。不过,对民办小学的政策相对宽松。虽要求民办小学招生限于审批地所在区市,如果学校未完成招生计划的,经相关部门核实批准并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可跨区市招生,但不得超出青岛市域范围。
青岛市还将分阶段招生。第一阶段,市教育局组织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三十七中面向市内三区招生。第二阶段,所有民办初中学校与区市所属公办初中学校同步招生。第三阶段,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小学招生。
实施阳光招生。热点学校招生录取坚持“四公开”:即招生计划数公开、符合入学条件的报名学生名单公开、落实优待政策不参加派位直接录取的学生名单公开、全部录取结果公开。
此外,高中教育有调整。一是普高率进一步提高,扩大优质学位供给,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推进综合高中发展。二是中考改革政策全面实施,三是职业教育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重庆:公办校就近入学,民办校有寄宿条件的可适当扩大招生范围
(来源/华龙网)
5月8日,重庆市教委颁布《关于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学区房还会存在
重庆市除了“公民同招”,公办、民办校招生范围也有所区别。公办校划片区招生,片区划定后要求保持相对稳定,调整要经当地党委政府同意。同时,公办校不能跨区招生。目前重庆没有明确是全面推行多校划片或单校划片,但就近入学是贯通一致的。
民办校招生范围由所辖教育部门确定。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可适当扩大招生范围。同时,具备条件的民办校,允许跨区域招生。结合民办校的招生类别看,民办校跨区域只能招相关的特长生。因此,从公办、民办校招生范围可以确定,学区房一直会存在。
公办、民办不能兼报
类似高考报名,市教委制定统一软件,进行信息集采。操作上,公办、民办中小学校按照统一时间报名。每年6月20日同步开展招生录取工作,统一系统登记资料。但是,学生只可选择一所民办学校报名,且公办、民办学校不能兼报。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回到公办学校录取体系,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保证公办学校“兜底”。防止学生辍学。
意见提出,民办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可设置小升初免试直升计划和校外招生,如本校直升意愿人数大于免试直升计划数,由区县行政部门实施电脑摇号随机录取。体现招生全部是政府主导。
各方评论:招生新政对义务教育的影响
(来源/中国日报网 文/郑天虹、吴振东、蒋芳)
近期,多地小升初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实行公办、民办中学同步招生,就近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计划的民校采取摇号录取。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公布了新的小升初政策。其中,对部分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保留了直升机会,对所有报名超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实行100%摇号。
这一变化对于义务教育将产生什么影响?来看看教育界对此的评论。
有教育界人士表示,受政策影响最大的是优质民办中学。新政策下,这些学校不得以任何考试为依据招生,且原则上也不能跨区招生,意味着不能再公然争夺优质生源了。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姚训琪认为,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是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优先。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地新政策强调就近、免试、随机,凸显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
也有教育人士表示,“公民同招”令“择校热”进一步降温。长期以来,一些优质民办学校因享有招生自主权,与培训机构利益捆绑违规掐尖,凭借生源优势获得社会追捧,导致“择校热”高温不减,加重学生负担和社会焦虑,恶化教育生态。“这种生态是不健康的,必须改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说。
上海对民办学校开出了“一揽子”扶持措施。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介绍,经费支持上,要求各区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落实民办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政策,按照不低于上海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在教师发展上,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在师资培训、教研科研、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待遇,支持民办中小学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应对——大形势下的小气候
随着招生新政出台,招生市场形势也发生微妙变化,生源、管理是公办学校与部分优质民办学校的差异所在,一些学校也开始着手应对政策之变。
校长说法
上海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表示,集团内学校对学生英语要求较高,摇号不可避免会带来生源差异扩大,部分学生入学后很有可能不适应学校课程,学校正在抓紧筹划课程改革。此外,学校已经开办了幼儿园,会把大部分小学入学名额放在了直升一类。
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总裁徐俭说,生源差异扩大将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挑战,目前学校已开展教师培训,强调教师不能“只会教好学生”,要求他们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教学。
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汤林春说,招生一视同仁,可以更好地让学校把注意力从抢夺生源转向提高办学质量。
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校长张忆表示,从师资准备角度看,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方法和策略;从课程实施角度看,既要关注“抬高底部”,又要兼顾“提升高度”;从学校管理角度看,要创设好硬件环境和文化氛围,以利于学生个性化多样化成长。
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说:“义务教育阶段对公办、民办学校要一碗水端平,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推动良性发展。”
在推动公办民办学校协同发展方面,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校长袁卫星建议,建立国家教育改革创新专项基金,采用项目申请制度,鼓励公办民办学校校长改革创新。同时,以优质品牌教育资源为依托,通过“紧密型”“托管型”和“协作型”三种基本模式,打通公办民办学校合作渠道,建立教育立交桥。还可以建立公办民办一体的教育人才柔性使用机制、家庭教育课程建设平台、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库等,推动公办民办学校协同发展。
广州市铁一中学校长周伟锋认为,新的招生政策让所有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必将导向学校更加重视内涵的发展,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实现高质量均衡发展。
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峰认为,要转变“依靠好生源办好学校”的模式,研究智能时代趋势,研究高考新政和成才规律,研究未来工作变化和人才需求,创新育人模式,升级硬件、管理、师资,增强品牌美誉度。
南京市一所民办中学校长表示,差异化的特色教育是民办学校发展方向,优质民办学校之所以受欢迎,除了生源好,家长看重的还有学校的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学校应该调整教学方法,通过各种特色班继续保持教学优势。
华东师大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校长陈伟忠认为,应该重视校际间的不均衡,把“新优质学校”建设成为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第一要务”。要引进“激励+竞标”机制,促使薄弱学校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采用“胡萝卜”政策与“饥饿疗法”,调动学校积极性。增强学校管理者的特色品牌意识,内挖家校潜力,外聘专家引领,推动内涵发展。要摒弃“雨露均沾”,通过竞标,集中优势资金,每年重点完成几所薄弱学校的特色升级。
专家说法
也有专家给民办学校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是清除那些只会打题海的庸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发展能力,完成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
二是把握三要素:因材施教、小班化和走班制。
因材施教。必须超越常规主课与副科的概念,与“多元智能理论”的“八种主要智能”接轨;小班化,必须从形式走向内容,远离数字游戏,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的科学配套;走班制,不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或根据学科的不同,根据教学层次的不同,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中自由流动上课。
总之,提升综合办学质量,摆脱对生源的依赖。包括通过差异化的特色课程、敬业的师资团队、精细化的管理服务、高效的运营机制等,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回归教育本质,都是民办学校的最佳的变革方向。
学校招生“站台策略”
这段时间,不管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也都在各自的宣传平台上“站台亮相”,通过各种策略来吸引和招纳学生。
一是学生站台。很多学校推出了优秀毕业生的个性化经历,比如常熟UWC国际学校就定期推出优秀学子在学校充实而愉悦的学习生活。学生会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向读者表达在母校度过的这几年,对未来人生的积极影响。
二是教师团队站台:学校通过宣传平台展示全学科教师的个人风采和光辉履历。在某公办高中的微信文章里,学校晒出了一大批名校毕业光环附身的年轻老师。
三是家长站台:比如一所国际学校前不久公布了一位家长的来信。这位家长在信中提到自己将孩子从公办校转到民办校的心路历程。家长认为,要将孩子送到一个舒展个性的地方,去自由成长。不要被时代洪流裹持,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四是校长站台。有校长会录制个人演讲视频,高瞻远瞩地发表个人的教育理念,办学价值等,以吸引认同他的家长们。
五是开设极具吸引力的“招生宣传通道”,比如四川成都的巴德美际学校,尝试在校园打造一个“招生导游通道”,让前来参观的家长和学生们,沉浸在一个具有审美、哲学、历史等韵味的走廊里,深度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
六是课程站台。部分学校推出来一些趣味课程,来吸引那些热爱创新,不“安分”的孩子。这类课程往往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研发能力和师资水平。部分学校还会展示各大学名教授前来办讲座的内容,以彰显其学校的软性资源。
七是早先一步挂出招生攻略。比如青岛二中就在青岛市出台政策不久,迅速挂出了招生攻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便利。学校从报名通道到报名的材料准备,以及学科素养测试、面试的时间,资格确认,录取程序等都做了事无巨细的呈现,这是非常温馨的事业。
责编 | 陶小玮
2594889720@qq.com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